足球的历史

威尔斯对阵斯洛伐克-威尔斯对瑞士几比几

足球的历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人学会了骑马射箭。赵王经常带着其亲信骑着马出城闲逛,好不威风。一日,来到一树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数只,国王金口一开,“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惊吓之中,野兔横冲直窜,从马群的平缝中纷纷逃去,一无所获,众人摇头叹着。一谋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献计“大王,这种围堵很有趣,我们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宫门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赵王大加赞赏“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于是,足球运动便在中国诞生了。但当时还属于骑在马上运动,称之为“蹴鞠”。 到了汉代,有了专供比赛的足球场,称之为“鞠城”,鞠城为长方形,两端各有6个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对称,场地四周有围墙。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足球运动开始对外出口,首先登陆的地方的英国。 蹴鞠本是作为一项完整的产品对外出口,便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交通工赛场具十分落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蹴鞠在到达英国时,马匹已经累,只剩下一个球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球,英国仍视之为珍宝,只限为王室的专有活动,禁止民间享受这种娱乐活动。 11世纪,丹麦人入侵英格兰。一天,英格兰人在挖战场时,偶然挖出了几个丹麦人的头骨。想起丹麦人入侵的罪恶,这些英格兰人极为愤怒,他们抬脚狠狠的冲着骷髅头踢去,解愤之余,又颇觉有踢足球的乐趣。于是,挖战场的英格兰人越来越多的参加了这个踢“球”的行列,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这种爱国行为打动了英国国王,为了奖励人民,英国国王下令王室足球对民间开放。很快,足球运动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抛,比赛就算开始。双方就会一拥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将球踢进对方的闹市区,哪一方就算胜利。如果球中途窜入居民屋里,运动员也就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常常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房主只好自叹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滚来,就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因此在当时,球赛一来,人们就得躲避灾难,关门闭户,一直到球赛结束,才恢复正常。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 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规则,现代足球运动正式确立。 中国古代把脚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蹴鞠游戏。西汉时修建有“鞠城”,专供竞赛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出现了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之物填充的球,称为“气毯”,并用球门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些国家有了足球游戏。到15世纪末有了“足球”之称,后逐渐发展成现代的足球运动。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 2010南非世界杯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从此,现代足球运动日益发展。 在中世纪的英国,足球以成为许多年轻人所热衷的一项活动。 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经常将皮球踢到街边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国国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从12世纪到16世纪, 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不过,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国谢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 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主席。 1896年雅典奥运会举行时,足球就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丹麦以9:0大胜希腊,成为奥运会第一个足球

冠军。因为奥运会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到了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足球比赛已无法持续。

1928年奥运会结束后,FIFA召开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举办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锦标赛。这对于世界足球运动的进一

步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初这个新的足球大赛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1956年,FIFA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

上,决定易名为“雷米特杯赛”。这是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

主席33年(1921-1954年),是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后来,有人建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

赛——雷米特杯”。于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决定更名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

世界杯赛的奖杯是1928年FIFA为获胜者特制的奖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饰技师弗列尔铸造的。其模特是希腊传说中的胜利女

神尼凯,她身着古罗马束腰长袍,双臂伸直,手中捧一只大杯。雕像由纯金铸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

。此杯为流动奖品,谁得了冠军,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届杯赛前交还给国际足联,以便发给新的世界冠军。此外有一个

附加规定是:谁三次获得世界冠军,谁将永远得到此杯。

1970年,第九届世界杯赛时,乌拉圭、意大利、巴西都已获得过两次冠军。因此都有永远占有此杯的机会,结果是巴西队

足先得,占有了此杯。为此,国际足联还得准备一个新奖杯,以发给下届冠军。1971年5月,国际足联举行新杯审议会,经过

对53种方案评议后,决定采用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两个力士双手高擎地球的设计方案。这个造形象征着体育的

威力和规模。新杯定名为“大力神杯”。该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当时价值2万美元。1974年第十届世界杯赛,西德队作为

冠军第一次领取了新杯。这回,国际足联规定新杯为流动奖品,不论哪个队获得多少冠军,也不能占有此杯了。

哪个国家打进世界杯决赛次数最多

统计由1930年第一届至2006年第十八届世界杯,累积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曾经参与世界杯决赛周。

球队 出席次数 连续出席次数 第一次出席世界杯 上一次出席世界杯 最佳成绩

巴西 18 18 1930年 2006年 冠军

(1958年, 1962年, 1970年, 1994年, 2002年)

德国(1) 16 14 1934年 2006年 冠军 (1954年, 1974年, 1990年)

意大利 16 12 1934年 2006年 冠军 (1934年, 1938年, 1982年)

阿根廷 14 9 1930年 2006年 冠军 (1978年, 1986年)

墨西哥 13 6 1930年 2006年 半准决赛 (1970年, 1986年)

西班牙 12 8 1934年 2006年 殿军 (1950年)

英格兰 12 6 1950年 2006年 冠军 (1966年)

法国 12 3 1930年 2006年 冠军 (1998年)

比利时 11 6 1930年 2002年 殿军 (1986年)

瑞典 11 3 1934年 2006年 亚军 (1958年)

乌拉圭 10 5 1930年 2002年 冠军 (1930年, 1950年)

匈牙利 9 4 1934年 1986年 亚军 (1938年, 1954年)

蘇格兰 8 5 1954年 1998年 第一圈

美国 8 5 1930年 2006年 准决赛 (1930年)

瑞士 8 4 1934年 2006年 半准决赛 (1934年, 1938年, 1954年)

南斯拉夫(2) 8 4 1930年 1990年 准决赛 (1930年), 殿军 (1962年)

荷兰 8 3 1934年 2006年 亚军 (1974年, 1978年)

捷克斯洛伐克(3) 8 3 1934年 1990年 亚军 (1934年, 1962年)

韩国 7 6 1954年 2006年 殿军 (2002年)

波兰 7 4 1938年 2006年 季军 (1974年, 1982年)

保加利亚 7 4 1962年 1998年 殿军 (1994年)

蘇联(4) 7 4 1958年 1990年 殿军 (1966年)

巴拉圭 7 3 1930年 2006年 第二圈 (1986年, 1998年, 2002年)

罗马尼亚 7 3 1930年 1998年 半准决赛 (1994年)

奥地利 7 2 1934年 1998年 季军 (1954年)

智利 7 2 1930年 1998年 季军 (1962年)

喀麦隆 5 4 1982年 2002年 半准决赛 (1990年)

沙特阿拉伯 4 4 1994年 2006年 第二圈 (1994年)

突尼西亚 4 3 1978年 2006年 第一圈

哥伦比亚 4 3 1962年 1998年 第二圈 (1990年)

葡萄牙 4 2 1966年 2006年 季军 (1966年)

摩洛哥 4 2 1970年 1998年 第二圈 (1986年)

秘鲁 4 2 1930年 1982年 半准决赛 (1970年)

克罗地亚(2) 3 3 1998年 2006年 季军 (1998年)

日本 3 3 1998年 2006年 第二圈 (2002年)

尼日利亚 3 3 1994年 2002年 第二圈 (1994年, 1998年)

哥斯达黎加 3 2 1990年 2006年 第二圈 (1990年)

丹麦 3 2 1986年 2002年 半准决赛 (1998年)

爱尔兰 3 2 1990年 2002年 半准决赛 (1990年)

挪威 3 2 1938年 1998年 第二圈 (1998年)

北爱尔兰 3 2 1958年 1986年 半准决赛 (1958年)

伊朗 3 1 1978年 2006年 第一圈

玻利维亚 3 1 1930年 1994年 第一圈

厄瓜多尔 2 2 2002年 2006年 第一圈

南非 2 2 1998年 2002年 第一圈

阿尔及利亚 2 2 1982年 1986年 第一圈

澳洲 2 1 1974年 2006年 第一圈

塞尔维亚及黑山(2) 2 1 1998年 2006年 第二圈 (199

俄罗斯(4) 2 1 1994年 2002年 第一圈

土耳其 2 1 1954年 2002年 季军 (2002年)

埃及 2 1 1934年 1990年 第一圈

萨尔瓦多 2 1 1970年 1982年 第一圈

安哥拉 1 1 2006年 2006年 -

象牙海岸 1 1 2006年 2006年 -

捷克(3) 1 1 2006年 2006年 -

加纳 1 1 2006年 2006年 -

多哥 1 1 2006年 2006年 -

千里达及托巴哥 1 1 2006年 2006年 -

乌克兰(4) 1 1 2006年 2006年 -

中国 1 1 2002年 2002年 第一圈

塞内加尔 1 1 2002年 2002年 半准决赛 (2002年)

斯洛文尼亚(2) 1 1 2002年 2002年 第一圈

牙买加 1 1 1998年 1998年 第一圈

希腊 1 1 1994年 1994年 第一圈

阿联酋 1 1 1990年 1990年 第一圈

加拿大 1 1 1986年 1986年 第一圈

伊拉克 1 1 1986年 1986年 第一圈

洪都拉斯 1 1 1982年 1982年 第一圈

科威特 1 1 1982年 1982年 第一圈

纽西兰 1 1 1982年 1982年 第一圈

东德(1) 1 1 1974年 1974年 第二圈 (1974)

海地 1 1 1974年 1974年 第一圈

刚果民主共和国(6) 1 1 1974年 1974年 第一圈

以色列 1 1 1970年 1970年 第一圈

北韩 1 1 1966年 1966年 半准决赛 (1966年)

威尔斯 1 1 1958年 1958年 半准决赛 (1958年)

古巴 1 1 1938年 1938年 半准决赛 (1938年)

印尼(5) 1 1 1938年 1938年 第一圈

备注

(1):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分为东德及西德,曾经於1949至1990年各自派队参加世界杯。1990年两德统一,以「德国」的身份参与世界杯。国际足协会根据西德过去在1954年至1990年10次参加世界杯的成绩归纳入德国国家足球队。

(2):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於1992年,分裂成波斯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及黑山,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国家名称更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并於2006年首次晋级决赛周,但塞尔维亚和黑山所获得的成绩不会计入南斯拉夫在过去所获得的成就。

(3):捷克斯洛伐克於1992年解体成为捷克及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国家。

(4):蘇联於1991年解体,分裂成俄罗斯及乌克兰等15个国家。

(5):1938年时印尼仍未独立,当时以荷属东印度参加世界杯赛事。

(6):1974年扎伊尔改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

语言学主要分支有哪些

1、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字这些学科都注目于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有人叫微观语言学。

2、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人类的发音方法、语音感知的生理过程等的是语音学。

3、研究一种语言有多少个不同的音,彼此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的是音系学或音位学。

4、研究词的构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态学,也叫词法;研究如何把词组成短语或句子的是造句学,也叫句法。按传统语法,形态学和造句学合起来就是语法学。

5、研究词汇项目、词汇意义、词语演变的是词汇学;追溯词的来源和历史的是词源学;搜集许多词项,把它们分类、比较、注释的是词典学。

扩展资料

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

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

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随着西方语言学家发现了印欧语言与梵语之间存在类似之处,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旨在寻找各种语言的原始语。

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

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

百度百科-语言学

托洛茨基主义的发展

在1920年代,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在苏联和布尔什维克党内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直到斯大林于1928对左翼反对派进行残酷镇压。托洛茨基被流放,而他的支持者都被囚禁。斯大林利用他在苏联日益膨胀的势力,对世界各地的***进行官僚操控,并把托洛茨基主义者开除出党。自此,各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基础--党内民主,已经荡然无存。任何不同意党路线的人,都被标签为托派或法西斯份子,并遭受残酷的打压。“托派” ,经常被斯大林派用来套在异己份子头上,诬赖他们是叛徒。

在斯大林派的操控下,世界各地的***支持本国的资本主义政府,如美国***,以及跟国民党政府合作的中国***。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斗争,因而遭受到严重的挫败。在中国1925-27年第二次革命,和1936-37年西班牙革命中,工人阶级遭受的惨败,就是斯大林主义路线一手造成的悲剧。托洛茨基后来发展出一套理论,论证苏联工人国家已经沦为“官僚化的堕落工人国家”。在堕落工人国家内,资本主义并未复辟,国有化工业和计划经济仍然存在;但是国家却被少数的官僚阶层所控制,与工人阶级的利益根本冲突。托洛茨基捍卫苏联,免受来自帝国主义势力和国内力量的攻击,不过也号召在苏联内进行政治革命,以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托洛茨基认为,如果工人阶级不从斯大林主义官僚中夺权,当群众士气低落时,官僚阶层为了自肥,就更倾向让资本主义复辟。

托洛茨基和他的支持者,于1938年成立第四国际。托洛茨基认为,只有建立在列宁的先锋党理论基础上的第四国际,才能够领导世界革命,而第四国际必须作为反对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革命政党而建立起来。第四国际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托洛茨基主义曾经是越南、斯里兰卡和玻利维亚等地的主要政治流派。托洛茨基主义有最大影响的地方却是在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的美国与欧洲的法国,这两个国家都有相当一批工人运动干部和产业工人投身托洛茨基主义。在20世纪30—50年代中国,也有五百多人规模的托派运动,主要构成是上海江浙地区及华南地区的产业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领导成员较多是前中共的中下层干部,包括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鼻祖、前中共创始人兼总书记——陈独秀。

成立第四国际的目的,是要捍卫苏联作为一个工人国家,通过工人阶级控制的国有化生产方式,独立于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同时,也力图推翻苏联的当权派---斯大林主义官僚政府。

每当斯大林派在某一国家掌权,他们必定首先迫害托派,把托派认定为他们最可怕的敌人。因此,托派运动一开始就必须面对来自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前后围剿。

二战期间,第四国际遭受到镇压,并面临瓦解。托洛茨基于1940年,被斯大林派遣的特务暗杀身亡。第四国际的众多成员,不是在跟法西斯主义斗争中被,就是被斯大林派出卖,在纳粹手上。

二战后,托洛茨基主义运动在若干国家遭到严重清洗。红军在二战后控制了半个欧洲。尽管斯大林的最初目标是要在东欧恢复资本主义政府,以作为苏联和西方的缓冲地带,资本主义很快地在这些国家被推翻,亲苏联的官僚化“***” 政府在这些国家上台。这对少数仅存的托洛茨基主义力量带来了新的问题。他们曾预测二战后将爆发革命浪潮(整个欧洲的确在二战后几年间处在革命边缘) ,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是各国斯大林主义红军来领导这些革命。这些新生的“***” 政权,被称为“变态工人国家” ,以作为跟苏联被称为“堕落工人国家” 的类比。

第四国际在战后的二十年间,缓慢地成长,而同时又发生派别的分裂。1956年的匈牙利人民起义,和后来苏联入侵匈牙利,促使不少东欧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一些***知识分子,转向托洛茨基主义。后来,当红军于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 时,托洛茨基主义再赢得更多支持。1968年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新的社会运动和工人阶级斗争广泛爆发,托派政党积极参与在一连串事件和斗争中,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斯大林主义政权纷纷解体后,托洛茨基主义运动虽然也受到牵连,但是还是生存下来并很快的地恢复过来。今天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托派政党的踪迹,而在有些国家,托派政党比起原斯大林主义政党的规模更大且更为活跃。

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United Secretariat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USFI,改名为USec):衍生自1963年第四国际分裂出来的两大公开派别(第四国际国际书记处ISFI和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ICFI)的重新统一。最主要的支部是法国的革命共产主义联盟(Ligue Communiste Revolutionnaire)。统一书记处在60多个国家拥有组织,曾经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托派---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就属于这个组织。统一书记处的著名***有曼德尔、弗朗克、坎农等。

国际社会主义趋势(International Socialist Tendency,IST):主要围绕在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创办人Tony Cliff的思想上。跟很多国际流派不同的是,IST并没有正式的组织架构。IST的主要成员党是英国的社会主义工人党(SWP),SWP是英国目前最大的托派政党,也是英国停止战争联盟的主要推动力量。IST在韩国的All Together也有相当规模。IST主张“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t) 的立场,接纳永久军事经济(permanent arms economy)和偏移不断革命(deflected permanent revolution)的理论。

工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CWI) :应该是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之后,第二大的托派国际,在世界各地超过40个国家拥有支部。主要成员有英格兰与威尔斯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Party of England and Wales),尼日利亚的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等。CWI于1974年成立,当时成员主要是来自英国、瑞典、爱尔兰等国的“战斗派”。

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Marxist International,又称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以格兰特(Ted Grant)和伍德斯(Alan Woods)思想为根据的托派源流组织。格兰特长期是英国工党内战斗派(CWI支部)的领袖,后来战斗派因是否继续在工党内操作的争论而分裂,多数派建立新政党,少数派的格兰特等被开除出CWI,并成立国际委员会(CMI)。CMI实行在主流政党(工党、***或进步的资产阶级政党)内活动的政策。CMI主要在拉丁美洲获得较显著的发展,在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和墨西哥都有本身组织。

其它重要的国际托派组织,还包括以阿根廷工人党(Partido Obrero)为主导的重建第四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to Refound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以巴西统一社会主义工人党(Unified Socialist Workers Party)为主导的国际工人同盟(Liga Internacional de los Trabajadores ,International Workers League) ;以英国工人力量组织(Workers Power)为主导的第五国际同盟(League for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之前被命名为国际斯巴达克趋势(International Spartacist Tendency) 和斯巴达克同盟的国际共产主义联盟(第四国际主义者。

托洛茨基主义运动中的派别林立,的确团结工人力量是一大阻碍,这是托洛茨基主义运动必须克服的挑战。纵观当前资本主义毫无忌惮地肆虐,世界各地群众的反抗意识和斗争愈来愈激励,托洛茨基主义的幽灵又在世界徘徊了。斯大林主义政权在上个世纪末的倒台,不仅验证了托洛茨基主义的正确性,也扫清了左翼运动的一个“权威” 的障碍。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必须在一个新的斗争纲领下,完成前人未完成的使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世界。

后驱跟前驱的优点缺点(为什么后驱比前驱好)

后驱跟前驱的优点缺点

前轮驱动汽车和后轮驱动汽车有什么区别?两者的优缺点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向您解释一下。

前驱和后驱的优缺点是什么?

后轮驱动的定义

前端驱动

后轮驱动,后轮驱动的英文全称,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驱动形式。它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从发动机传递到后轮。后轮是负责驱动整车的驱动轮,前轮是负责转向的方向盘。形象地说,后轮“推动”前轮驱动车辆前进。对于前后驱动的车辆,发动机一般是纵向放置的,发动机产生的纵向旋转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后驱动轴,再转化为横向旋转动力,带动后轮旋转。

后轮驱动的优点

1.操控性好:后轮负责驾驶,让前轮可以专注于转向工作,让车辆在转向时更加敏捷;同时,由于一些部件从车辆的前部移动到后部,车辆的前后配重比可以接近或达到50:50的完美比例,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平衡和稳定性,因此操控性更加出色,这也是大多数跑车采用后轮驱动的原因。

2.起步加速性能好,舒适性高:车辆自动起步、加速或爬坡时重心后移,后轮作为驱动轮增强抓地力,有利于车辆起步、加速或爬坡,提供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3.维护很容易。前后驱动的布置使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部件更靠近驾驶室,简化了控制机构的布局和转向机构的结构,方便了车辆的维护和修理。

后轮驱动的缺点

1.成本高,空房使用不方便:后轮驱动零件多,装配复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增加了传动轴,需要占用一定的车身空房间,影响了车内空房间的布局和分布。但是随着独立后轮悬架系统的改进,后轮驱动空空间可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牵引力不足,转向过度:虽然有些零件已经移到后轮后部,但作用在驱动轮上的重量相对于前轮来说比较轻,而牵引力的特点是作用在动力点上的力越大,牵引力越稳定,所以牵引力不足一直是后轮驱动的一个问题。后轮驱动在转弯时,由于减速重心前移,后轮抓地力下降,容易导致转向过度,俗称“甩尾”。

3.动力损失大:由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需要经过传动轴才能传递到驱动轮,所以动力损失必然比前驱动大。一般来说,后驱动比前驱动使用更多的废油。

前轮驱动的定义

先驱

前轮驱动,英文全称FrontWheelDrive,是指在没有传动轴的情况下,将动力直接传递给前轮,由前轮负责驱动车辆和转向的一种驱动方式,即前轮“拖动”后轮驱动车辆前进。一般来说,前驱动车辆的发动机大多水平设置在发动机舱中,因为这样,发动机横向旋转的动力可以直接传递到前轮,而不需要额外的转换装置,减少了能量损失。然而,也有例外。奥迪的前置前驱发动机是垂直布置的,纵向传递的动力需要通过齿轮等装置转化为横向旋转的动力才能传递到前轮。

前轮驱动的优点

1.低成本高效率:厂商在设计生产汽车时,首先考虑的是成本。与后驱动相比,前驱动在设计和生产上比后驱动便宜。前驱动不需要传动轴、后驱动轴和后齿轮箱。传动系统不同于后驱动。变速器和差速器装配在一个壳体内,部件更少、更集中。由于直接动力传输,损耗降低,运行效率更高。

2.减重:在排量和动力相同的情况下,汽车自重越轻越容易加速,制动距离越短越省油。

与后轮驱动相比,前轮驱动的机械部件更少更简单,因此可以减轻很多重量,而且由于发动机和驱动桥的重量都作为驱动轮加载在前轮上,有助于增加车辆的牵引力,这在平坦的道路上非常有利。

3.增加内部空车厢:这可以说是前驱车相比后驱车最大的优势之一。前驱车没有传动轴,不需要像后驱车一样在地板上为后驱设备留一个空的车厢,这样空的车厢利用空间就更大了。同时,前驱车没有后差速器,行李箱的/[/k0。

前轮驱动的缺点

1.操控性差:这是前驱车最大的缺点之一。由于发动机、驱动系统等主要部件集中在车辆前部,前驱动前后配重比大于50:50,再加上车辆后配重较轻,后轮容易失去抓地力,尤其是在湿滑路面上。

2.转向不足:由于前轮同时具有转向和驾驶功能,因此存在转向不足的固有问题,尤其是在高速转弯时。

3.前轴负荷过大影响舒适性:前驱车前轮既负责行驶又负责转向,由于车辆前部配重较大,前轮磨损较严重,加速或制动时前轴负荷过重,抬头点头现象较为明显,影响乘坐舒适性。

总结:一般来说,对乘客来说又快又轻又舒适的车都用前轮。而且客车和货车拉客拉货需要很大的驱动力,而且是靠后方驱动,牺牲了速度。

为什么后驱比前驱好

大多数人在买车时只看车辆的颜值、空间、配置和价格,往往不会在意车辆的驱动形式。然而各种驱动形式所带来的驾驶体验完全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前驱、后驱、四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此前,小编已有具体介绍过四驱系统了,想了解的读者可以去瞅一瞅哟!所以这期我们就来好好唠唠前驱与后驱的优缺点。

一、前驱

前驱是我们最常见的一款驱动方式了,大部分的家用车都是采用前置前驱的驱动方式。前驱通粗点可以理解为靠前轮的动力拖拽整车进行驱动。

优点:

1、增加内部空间:因为前驱车没有传动轴,所以在空间的利用上有更多的余地。

2、造价低、重量轻、效率高:另外前驱车因机械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且集中,所以能减轻不少重量。此外由于动力传递行程较短,减少了动力损耗,输出的效率自然比较高。

缺点:

1、前重后轻:因发动机、变速箱和驱动系统等主要部件都集中在车头部分,导致车辆后部重量较轻,后轮很容易失去抓地力,尤其是在附着力较差的路面上。

2、前桥负荷过大,影响舒适性:因为前驱车前轮既要负责驱动又要负责转向,并且由于车辆前部配重较大,前轮的磨损会更加严重,加速或制动时对前桥的负担也会过重,导致出现抬头和点头现象,乘坐的舒适性也会大打折扣。

3、转向不足,操控极限低:因上述种种原因,先天性具有转向不足“推头”的问题,高速过弯时会尤为明显。

二、后驱

后驱因驾驶质感相较于前驱普遍在操控上会更加出色,所以主要是使用在一些运动型与豪华型的车辆上。后驱通粗点可以理解为靠后轮的动力推动整车进行驱动。

1、操控性好:因后轮负责驱动,让前轮可以专注于转向工作,因此车辆在过弯时的操控性上会更加出色,极限也会更高。

2、加速快,舒适度高:因为车辆汽车加速或爬坡时重心后移,后轮作为驱动轮抓地力相较于前驱更强些,能提供更好的加速与舒适度。

3、维修简单:另外,后驱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局和转向机构的结构,便于车辆的维修。

1、成本较高,空间利用率低:后驱车相较于前驱车零部件部件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传动轴与后桥的结构导致空间也会有所减小。

2、动力损耗较大:由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需要经过传动轴才能传递到后驱动轮,因此对于动力的损耗会比前驱车大。

3、牵引力不足、转向过度:后驱车在过弯时,由于减速重心前移,导致后轮抓地力减小,很容易就会甩尾;当然小编不觉得这是个缺点,这才是后驱车的精华嘛!友情提示:如果驾驶技术一般,在附着力较差的地面行驶,还是悠着点,特别是大马力的后驱车,真就给油就漂。

写在最后:

所以说前驱车和后驱车都各有优点,具体买哪种驱动形式的车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用车需求进行选择。如果您生活在北方地区,尽量请选择前驱车与四驱车作为家用汽车,毕竟后驱车在附着力较差的路面上行驶起来难以控制。

喀麦隆vs塞尔

本周日凌晨南非世界杯分组赛继续进行,E组首战均遭遇失利的喀麦隆与丹麦将于南非泰尼奥托里亚的戴维.威尔斯菲特球场展开厮杀。由前锋萨姆埃尔.埃托奥领军的非洲雄狮喀麦隆实力并不逊于丹麦,不过两队近况皆不甚理想,双方此番相遇和味甚浓。拥有「半个主场」作战优势的喀麦隆出人意料地在分组赛首战当中败在实力并不出众的亚洲球队日本脚下,这场失利不仅延续了喀麦隆对阵日本不胜的尴尬纪录,同时也让球队28年来保持的世界杯决赛周首战不败的纪录告破,球队表现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即使喀麦隆阵中不乏有后卫巴桑、伊高图、中场A.里戈贝特.宋、前锋萨姆埃尔.埃托奥和皮埃尔.阿奇勒.韦博.库阿莫等早已在欧洲闯出名气的有实力的球员,但球队上仗与实力并不属同一档次日本交锋当中的表现犹如一盘散沙,阵中球员基本是单打独斗,鲜有精彩的团队配合。而喀麦隆在首战之前的4仗国际友谊赛当中的发挥也不尽如人意,先后被实力较弱的格鲁吉亚及斯洛伐克迫和,随后更加分别作客惨败给葡萄牙及冈萨洛.绍伊维亚。近期爆出族群内讧而雪藏门将卡美尼和防守中场A.里戈贝特.宋,领队帕特里克·勒古恩如何解决矛盾作出合理部署令到非洲雄狮及时苏醒,正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喀麦隆急需调整心态,球队必须重拾昔日雄风迎战实力份子丹麦。连续缺席2006年世界杯及2008年欧洲国家杯后,时隔6年重返国际大赛的丹麦终于杀入今届世界杯决赛周,由阿森纳前锋N.宾特拿、利物浦后卫D.艾加、尤文图斯中场悍将克里斯蒂安.保尔森和传奇前锋扬.达尔.托马森等球星领衔的丹麦实力绝对不容小觑。不过丹麦近期火力严重不足,6月初分别对阵澳洲及南非的友谊赛皆未能破蛋,即使阵中头号前锋N.宾特拿上仗分组赛对阵荷兰的首战当中带伤上阵,可惜他依然未能为球队建功,反而丹麦凶悍的防守演出在下半场时屡次出现漏洞,后卫西蒙保尔臣更加自摆乌龙,致使球队上半场的努力功亏一篑,丹麦最终以0比2不敌荷兰,其出线前景堪忧。主打防守反击战术的丹麦近期攻不锐守不固的表现实在难有赢球本钱。

赛果预测

喀麦隆1比1打和丹麦策略:两队实力旗鼓相当,加上大家近期状态不相伯仲,因此看好双方今仗激战成和。

前置后驱的特点

前置后驱车身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前车身、中车身和后车身。发动机、传动装置、前悬架和操纵系统安装在前车身,差速器和后悬架安装在后车身。中车身的地板上焊有纵梁和横梁,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

前置后驱车身的特点如下:

1)发动机、传动装置和差速器均匀分布在前后轮之间,减轻了操纵系统的操纵力。

2)发动机纵向放置在前车身的副车架或支撑横梁上。

3)发动机可单独地拆卸和安装,便于车身的修理工作。

4)传动轴安装在地板通道内,减少了乘坐室的内部空间。

5)由于发动机传动系及后轮由前到后布置,因而汽车的振动和噪声源也分布到车身的两头。

坐位体前屈有什么好处

坐位体前屈的好处

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的伸展性。而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时,很多都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

一个人的柔韧性程度越好,表示其关节的活动幅度越大,关节灵活性越强。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坐位体前屈是测试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身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扩展资料:

“坐位体前屈”是检测躯干、腰、髋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项目。测试者如果够不到脚尖,通常被评价为“身体柔韧性差”。

近期,日本体育教练员中野修一向媒体表示,该项目只能说明臀部和大腿后侧的肌肉比较僵硬,并不代表全身柔韧性都差,并介绍了四个动作,可测出四块主要肌肉的柔韧度,帮助有目的地拉伸。

1._绳肌:_绳肌位于大腿后侧。测试时,平躺在垫子上,双膝弯曲,向上抬起一条腿,脚尖保持勾起状态。如果大腿能垂直于地面,就说明大腿后侧的_绳肌具备相当柔韧度。

2.股四头肌: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侧,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俯卧在垫子上,脚尖到头部保持一条直线,弯曲膝盖抬起一条腿,如果能用同侧的手勾住脚踝,股四头肌便足够柔韧。

3.臀部肌肉:盘腿正坐在垫子上,用两只胳膊抱起一条腿,抬到胸前位置。如果能轻松保持背部挺直,则臀部肌肉柔韧度极佳。

4.内收肌群:内收肌位于大腿的内侧。检测其柔韧度时,坐在垫子上,挺直背部,向前张开双腿,能打开90度即可。

百度百科-坐位体前屈

人民网-四个动作测出柔韧度

兵棋推演的各国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的高级将领曾给美军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写到“德军把兵棋用作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兵棋(kriegsspiel)这个词意指很多种不同的活动。兵棋除了能协助训练各级军官这一主要目的之外,它还是测试新战法、检验作战原则的手段。” 在它作为测试新方法检验作战原则的手段方面,最早的使用出现在普鲁士/德国阿尔弗莱德·格拉夫·施里芬兵团。

施里芬于1892年到1906年期间领导德军军队,欧洲列强策划的激烈战争恰在这个期间上演。施里芬借助兵棋和兵棋技术,依靠参谋和实兵演习,来检验他为对抗法国所制定的各种计划,而且不止对抗法军,因为法军有可能得到英国和俄国的协助。尽管1914年施里芬的计划由于被由年轻将领小毛奇领导下的德国军队修改并实施而导致惨败,德军仍继续使用高水平的兵棋推演,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际战斗中亦是如此。最著名的例子是1918年德军的最后入侵,德军在很多次战略级兵棋中检测操练他们的最后一着攻击计划,而所有检测的结果都预示了他们不太可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战争期间德国兵棋种类繁多,分为战术级和战略级。此外,德国还率先发明了一套新兵棋,就是现在的政治——军事兵棋。1929年,一位叫做曼施坦因的军官提出了一种兵棋想定,假设刚大败布尔什维克俄国的新波兰军进军德国领土这样一个局面。后来,曼施坦因成为手下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这套兵棋并不是纯粹军事性的,外交大臣被请来扮演联盟国的将领,以及德国和波兰的重要政治领袖和外交领袖。德国使用兵棋也有其传统的原因,新的作战原则的灵活性和火力在兵棋中得到检验,所使用的策略和战术还要与假想敌相符合。其它的兵棋从某种程度上舍去战术推演而集中于探索后勤和运输的问题。

20世纪30年代早期,菲尔德·勃洛姆堡元帅设计了几套高水平兵棋。研究“军事和政治形势给德国国防带来的问题,特别是要为战争中最高海陆空三军司令部和陆军、海军、和空军的高级指挥部在所有重要领域的联合行动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战役级的层面,1936年贝克将军进行了推演,力图为全军准备一部新的现代战役级兵棋手册。他和他的同行一致认为他们所想出的策略对那个时代的战争新形势有用,于是,他们召集经验丰富的军官“用兵棋测试这些策略”。“然而,贝克将军一直强调说,他发现在兵棋中获得的知识永远也替代不了实际战争中得来的经验……兵棋只是诸多用来认清未来战争具体需要的其中一种手段。” 两年后的1938年,这位贝克先生,作为军队将领,指导完成了一套兵棋来探究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可行性。他用这场兵棋推演的结果试图说服,说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只会给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带来灾难性后果。” 贝克没有说服,还由此被革去职务,慕尼黑协定阻止了德国人去发现贝克的兵棋是多么的具有预见性,但结果导致1939年一败涂地,比贝克描述的还要惨重。在慕尼黑协定之后的时期里,政治紧张形势愈演愈烈。

德国海军将领卡尔·邓尼兹将军认真地考虑了他的U型潜艇应当怎样在未来战争中抵制英军。此前在对护航舰的袭击中他已经发明了“狼群战术(Wolfpack)”,随着战争的迫近,他还通过使用兵棋探索他所提出的战争理论中的战术和战役问题。 1938年到1939年度的冬天,我举行了一次兵棋推演,想借此来检验一下关于在广阔的大西洋中作战的问题,包括指挥和组织、敌军护航的方位、和最终进行攻击的U型潜艇的集结问题。双方都没有什么限制,负责护航的军官可在整个大西洋进行布置,可以自由地选择他的各个护航队不同的路线。

这款兵棋反应出的几点,概要如下:

1·如果正如我预料的那样,敌军在护航队中组织了商船,我们就应该要求至少有三百艘可进行军事行动的U型潜艇,这样才能成功地发起战斗来对抗他的舰只……如果这些能做到,我相信自己能取得胜利。

2·在军事行动过程中完全控制U型潜艇的行动范围,或者要控制它们与指挥官统率的U艇的联合行动,看来不太可行。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U艇在寻找护航队中的行动和战术性组织工作应当由U型潜艇指挥部来统一指令,但实战行动应由U艇编队的下一级领导来指挥,尽量远离敌军,远离海面。

3·我们已经有U艇编队可用,而且根据建造优先权和建造速度有望得到更多,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我们不应在对付商船的战争中有什么困难可言。

我把结论写进了备忘录,交给了当时的舰队指挥部和海军将领。舰队指挥部毫不含糊地支持我的想法。

战争最终来临,比邓尼兹的预计要早得多,兵棋帮助他充实的理念被证实,这一切对联合行动实在是太有效了。

面对二战的到来,德军在各种形势下都广泛使用兵棋。在1940年法国和低地国家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前,以及而后的1941年入侵苏联之前,人们用各种兵棋来“为军官和士官的军事行动作理论准备。每个人,下至连级指挥员都对他将要面临的敌军和地势有个清楚的了解,熟悉自己的首要任务和将要克服的困难。由于准备充分,战争开始的前几天里都按原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一个地方需要上级的干预。”

最后,用霍夫曼的话作为对二战期间德国兵棋描述作结尾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他对最著名或者至少最臭名昭著的一次兵棋推演作了描述。那是发生在1944年11月2日在美军攻打德国齐格菲防线期间,兵棋以第五装甲集团军为场景,以下是霍夫曼将军的描述:

在集团军指导下,部队进行防御训练,以抵抗美军对第5和第7装甲军接合部的攻击。指挥官和骨干军官在总部集合。图上推演刚开始,他们接到一个通知:迹象表明,一支强大的美军部队在霍尔登-哥莫特地区发起了进攻。莫德尔元帅下令,除了直接受到攻击的部队将领马上迎战以外,其他参与者都要继续兵棋推演,以前线最新消息作为推演参考。

接下来几小时,前线情况和兵棋中推演的一样,变得很紧张,甚至预备队(第116装甲师)都不得不用来抵抗敌军。当时该师指挥官范登堡将军正在指挥所里推演兵棋,他收到来自集团军的一个又一个命令,说战场告急。几分钟后,范登堡给他的属下发出行动命令,这些情况是他刚从兵棋推演中获得的,绝不是纸上谈兵。军团立刻付诸行动,战场情况就这样把一次简单的兵棋推演变成了严峻的现实。 比起其他欧洲国家,俄国接受兵棋更晚一些。但是19世纪70年代中期,兵棋技术在俄国还是成了一种广为接受的军官训练项目。根据1875年第28号和1876年第71号作战部军令要求,军官的系统性训练应当在团级和营级军官的指导下以书面的练习和战术演讲为手段来推进。只要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设施,兵棋就能够照其指令进行推演。 20世纪早期,更多的高级军官参与到大规模的兵棋推演之中,海军兵棋也提上了日程。

然而,俄国兵棋的推演结果并未成功。1903年作战司令部第85号文件正式把推广遭到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指导者没有能力激起人们对兵棋的兴趣;而且太拘泥于固定形式,缺乏好的指导者;高级将领对此缺乏兴趣;参与者对三军的战术掌控不够熟悉。” 1904-1905年战争中俄国败给日军,这激起了高级将领对兵棋的兴趣。随着1914年战争乌云笼罩全世界,俄国总参谋部推演了一套兵棋来检测他们对德军的作战计划和对东普鲁士的首次进攻。

俄国计划用两个方面军进攻,一个方面军向马苏里湖北侧进军,另一个方面军向马苏里湖南侧进军(见图1)。他们用兵棋检验此计划,其过程暴露了一个致命缺陷:由于两个方面军的分离和该地区的地形特点,适时地前出至关紧要。如果其中一个方面军出击太晚,另一个就会受到德军的大规模袭击。这次兵棋推演说明,要想避免全军覆没,俄国第二方面军必须先于任宁坎普夫的第一方面军三天开始行动。“兵棋得出如此明确的结论,但这一行动没有包括在计划内,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本就没有顾及到。”

德国的兵棋推演在出击俄国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德国把教训铭记在心。在后人所知的坦宁堡战役中,德国第八军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领导下,一举歼灭了俄军两支军团。不幸的是,兵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对俄国军事发展所起的作用,很少有资料记载。 尽管早些时候有人就开始零星地推演兵棋,但是一直到法国――普鲁士战争之后,兵棋才开始在英国军队逐渐流行,之前少有问津。皇家炮兵部队的巴宁上校在1872年向军队介绍一套兵棋规则。巴宁上校的兵棋规则源于冯·奇斯驰维茨,也就是后来以严格著称的德国兵棋学校。

之后十余年,兵棋在英国军队中获得很多认可,这足以使剑桥大学的校长在1883年以官方命令的形式正式向军队颁布。又过了几年,一套英国专业兵棋的官方兵棋规则正式印刷发行,名字叫做《地图上的兵棋行为规则》。在19世纪晚期,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英国兵棋风云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极负盛名的军事改革家斯庞瑟·威尔金森。

在他的著作《兵棋随笔》中,威尔金森把兵棋描绘成地图上的军事全攻略,这和赛伊尔(Sayre)先生使用的前提条件基本吻合。他谆谆教诲:“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可能任何形式的军事研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不能正确应用的话,一切都不可靠。”对于威尔金森来说,兵棋对于参与者在提升技战术水平的理解方面在原则上来讲都是大有裨益的。“它和真正的战争相比,只不过少了一些危险、一些疲劳、一些责任和遵守军纪方面的冲突。”在实际战争中发生的一些次要的细节往往至关重要。“于是问题就来了,在余下的被说服而改变想法并返回之前,到底有多少人必定伤亡?”这样的对“冲突”的强调,和对“假定不可预知因素对双方都是平等的”的强调,一次又一次地以不同的伪装出现。

菲利普·H·哥伦布上校在1878年发明了一种“舰对舰”的兵棋,他为此也注册了专利,此后皇家海军开始对兵棋趋之若鹜。哥伦布上校的兵棋名字叫做“决斗”,它模拟两艘誓不两立的舰队决斗的具体细节场景。也许作为第一个真正的海军兵棋,它引起了法国还有意大利海军相当大的兴趣,《Revue Maritime et Coloniale》和《Rivista Marittima》两个评论的出现即是明证。

威尔斯认为英国军队中对德国兵棋普遍缺乏兴趣,兵棋从未真正在英国正规王牌军队里引起关注。同样,哥伦布的兵棋也没有在皇家海军中形成气候。

兵棋,尤其是带有战略级的兵棋在冯.施里芬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物当中相当流行,但是它对英国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上并没有对德国的影响来得那么深刻。也许这是因为英国人倾向于“保持传统、相信直觉,况且在军队中也盛行对‘专业主义’的抵触情绪。” “然而,这里至少有一个例外,就是有一个时机,当典型的德国思维方式被用于研究重大问题的时候,英国军队作战的潜能在一场主要的欧洲战争中被激发了。”

在1854-1856年克里米亚半岛战争以后,出于对沙俄帝国的恐惧,英国的外交和军事政策深受影响。确实,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海军舰队从波罗的海出发,准备到对马岛海峡,但这注定是厄运连连的航行,因为英俄之间的一系列正面冲突的危险性一触即发。然而,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一些远见卓识的官员开始注意到了英德之间的贸易竞争,以及德国试图谋求同等的制海权或者充当海上帝国的重大变化,他们把这一点当作更加严重的威胁。

《德国对不列颠直接入侵探源》,这一篇讨论的文章出现在德国的媒体上,但在1905年就给另一个可能性事件让路了。这个可能性就是英德两国的战争可能起源于德国违反比利时中立和约并同时攻击法国。也就是那一年,英国新一届军队高层决定在兵棋上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认为兵棋的初衷是有教育意义的,但是它成了未来若干年英国军事规划的直接基础。”

想定,我们今天通常这样称呼,假设在1905年德国和法国之间已经爆发了战争。两个月来,德军一直在强攻同一个地区,而在法国――普鲁士战争期间也攻打过这一地区,就是色当(Sedan)和比尔堡(Belfort)之间这一线(见图二)。由于在这一带受袭,德国决定派出超过两万五千人穿过比利时从侧翼攻击法国。英国作为比利时中立和约的监督国,将不可避免地被迫卷入战争。

这是一套三方兵棋。C·E·考维尔(C·E·Callwell)上校(在1914年成为代理指挥官的时候可能患上严重的幻觉记忆症)扮演英军总司令。罗伯特森少将(军情部外军分部负责人)扮演德军总司令。比利时军队由名为A·林登-贝尔指挥。几名军事作战和情报参谋在兵棋推演中提供协助。

兵棋最闪光之处在于几个有趣的洞察力,其中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按照既定的作战方针在既定的时间内把英国最尖锐的部队顺利地穿越海峡运送到对岸。“然而,兵棋得出的最深远的结论,就是由于德国入侵比利时可以预见其成功,那么法国单靠自身的力量一定抵挡不住德国的进攻。这就导致了在1906年之后与法国的对话,导致了英法协定的诞生,法国借此在1914年进行了动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关更多关于英国专业兵棋推演的消息是有限的。可能兵棋推演技术的运用方面最有名的例子集中于陆军元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在二战期间的活动。

蒙哥马利,这位英军的最高指挥官在埃及北部的阿拉曼地区与德国纳粹将军隆美尔正面交锋,他发明了一套诡异的指挥方式。尤其是在制定作战计划的关键阶段,蒙哥马利就会离开他的司令部,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对他的选择进行斟酌,完善他的计划,这样他的思维可以不致于被一天接一天的繁忙公务打断。他的参谋长定期到他的私密住所,带来一些最新的作战情况,回去的时候带走一些他的最新命令下达给部队。

在这个紧张的计划阶段,蒙哥马利会和他的军团将领一起,用兵棋式的演练来检验他的想法。“每一位参加者都要经过具体细节的测试,能力、要求、对敌军的反应,以及在面临相关的形势和计划时,他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蒙哥马利要求他的情报军官能够打赢即将来临的战争,他将敌军的部署和他自己部队的部署都摆在图纸上。参谋们要把他们自己想象成敌方,像敌军一样做出反应,站在跟蒙哥马利对立的立场上,来推演这个奇怪的令人着迷的室内游戏,以期亦步亦趋地对抗英军。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将此当作计划性练习,而蒙哥马利不同,他潜心地推演,并竭力地把自己放在隆美尔的位置上来思考。他通过对敌方的仔细研究,准确地预见敌军的行动;他还总是问自己:如果是隆美尔,他会怎么做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的时间里,英国的兵棋推演并不完善,甚至会被所谓运筹学的新技术所取代。美国的兵棋推演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甚至比英国方面还要不稳固。 兵棋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更加曲折。美国从传统上就对所谓军事专家的地位不信任。而且,他们似乎没有迫切的需要来发展兵棋。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美国部队又恢复了它原来的小据点驻军的形式。内战期间在南方作战的大批部队消失了,而且看起来在不远的将来不会再需要他们。然而有几位预言者大声呼喊,他们意识到,美国为数不多的职业军人已成为联邦和盟军统帅部的核心力量。一旦又有欧洲列强威胁,这些为数不多的职业军人又要再次被征召来率领这个国家的部队投入到战斗中去。如果美国部队要为此做准备,那么他们就需要补充一些领导大规模部队作战的经验。欧洲新兴的兵棋游戏看来是一个补充经验的好工具。 W·R·利沃摩尔(W·R·Livermore)是把德国式兵棋推演介绍到美国的典范人物。1879年他出版了他的上下册著作《美国兵棋》。基于诺曼上尉(Captain Naumann) 的作品,利沃摩尔的体系是严格式兵棋的衍生。为了解决兵棋的常见问题,尤其是推演时间长的问题,利沃摩尔没有在程序上做文章,而是直接在寻求技术方法上下功夫。代表作战单位的棋子由瓷块、金属和木块来充当。他们被染成传统的红色和蓝色,同时还运用了一些其他的颜色,比如金色或绿色,来区分不同的战斗部队和诸如工兵这样的特殊单位。棋子的大小刻得是有讲究的,这样,同种材料的棋子能用以代表不同大小的作战单位。据地图的规格来看,木块中最长的能代表一个团的步兵战列(相当于1,000人肘挨肘地站成两列),或者相当于把一队64人的散兵展开在160码的区域内。棋子不同的面都刻有小的线或块,叫做点数。点数的多少清楚地表明一个单位所损失兵力的分数。特殊的棋子用来记录级别、后勤实力、构筑堑壕与碉堡时花掉的时间。通过这些方式,利沃摩尔希望减少一些文书工作,以免使严格式兵棋看起来更显复杂。为了显示部队的机动和开火,利沃摩尔借用了两种不同的物理指示器。“箭头”一端尖,一端圆;“指标”形状像剑。箭头和指标都用垂直线来标示,垂直线段把图标分成10等份,也叫点数。

箭头用来指示开火的方向和数量。同样道理,剑用来指示行军的方向和速度。这样,推演者只需要正确摆放图标,就能够把命令传达给他的部队了。不幸的是,通过减少书写节省的时间一般都很少;而如何摆放图标、把他们摆放在何处,需要推演者仔细地精确地来做,这显然需要推演者花大量的时间来调整他们的装置。

尽管利沃摩尔寄希望于科技,希望科技能解决加速兵棋推演进程的问题,但实际经验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他的装置的复杂性和人工性要求推演者--尤其是裁判员--花大量的时间掌握推演方法,无论他们有多聪明。其中的细节和对规则和材料的理解几乎能含盖所有可能会出现的实际战斗情形。

但利沃摩尔自己认识到这些装置和资料实际上并不能把兵棋推演加速到如他希望的那个程度。他反而鼓励裁判多多地依靠判断和经验,依赖他所提供的大量数据的指导,而不是单单靠计算。1882年的版本中他写道“如果说这些计算是多余的也不过分,而且甚至是不能要的,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推演者和裁判有了一点经验之后,尤其在他们对军事行动操作都很熟知的情况下,他们希望便于和加速兵棋的推演,而不是不恰当地延迟。”

利沃摩尔的兵棋显然属于德国流派,在一些美国士兵的眼里,它不适合美国的特殊情况。最尖利的批判要数查理·A·L·多顿中尉了,他于1880年出版了自己的关于兵棋技巧的著作——《策略:基于军事原则的美国兵棋系列》,时值利沃摩尔的第一版本畅销期。

多顿写书的目的在他书的扩展名中写得很清楚了:“(这本书)为学习战术研究、宏观战术、策略、军事历史、和各种战争军事行动的学习者--包括初学者和高阶学习者--所设计。另附有应用于地图上的战争的、在军事统计表方面的研究。”还能有什么其它的呢?

由于在多顿的著作完成以前,美国没有国外的兵棋体系,所以他能提供一个真正独特的美国视角。他不像利沃摩尔那样,避免直接跳到一种已成文的兵棋的复杂的细节上去,相反,他把自己的兵棋从简单到复杂推向前进。通过他渐渐详尽的推演方法,多顿在他的大的战术和战役兵棋中对不同级别的推演都有所触及。他希望帮助初学者向更高级前进,这在他的高级兵棋书里有讲述。

现代的兵棋爱好者会发现很多与多顿兵棋相似的内容。它用到的哲学、物理知识、甚至一些基本的概念(像部队单位的堆叠和统领地区--叫控制区)都跟现代兵棋的基本因素出奇地相似。

不幸的是,20世纪来临之际,多顿的面向平衡、进步的研究方法和兵棋的推演好像陷入了对德国军事的盲目赞同。世界大战迫近之际,美国的兵棋试验在继续,但收效甚微。

1912年,威廉·张伯伦设计了一套海上炮兵兵棋,这是专为炮兵和陆地防御部队设计的,让他们用以为战时之需训练炮兵军官。张伯伦对这个题目不太满意。胡夫曾引用过这套兵棋第一版的序言:“很遗憾,找不到更能说明其目的的书名,现在这个名字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精挑细选的。”然而,部队对兵棋这个词的反感并不能阻止他们对《美国科学杂志》的热爱,这本杂志曾于1914年刊登了一篇文章,专门描述军事学院的兵棋。这篇文章说到这项技术“是世界上的任何军队都不可或缺的”,兵棋并不是用来“看谁会赢,而是用来得出结果、积累经验,在失败中收益。”

沿袭着SAYRE的传统,陆军总参学校出版了一本名为《地图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书。据说,这本书的目的是为带来“个人的正确思想状态,使他们在面临某种形势的时候,充满自信地去寻求解决方法,看透事物的必然联系,权衡条件的利弊,最终适时地作出完美的决定。”

20世纪30年代晚期,尽管有些主张认为陆军战争规划部应使用兵棋来探究美国的动员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美国兵棋更侧重于其训练和教育功能,而不太重视规划和分析。海军军事学院的经验是个例外,这个我们下一章再讲。

对美国军队而言,兵棋就是“Kriegsspiel”,而“Kriegsspiel”就是训练。《军事周报》1941年3月版表明了陆军对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态度。那刊杂志刊登了一篇译作,是科臣豪森将军撰写的德国专业兵棋的小册子。据期刊的编辑们说,“训练将领和军团军官,没有比兵棋更好的方法了,也非常接近,因为它跟实际的战斗很相像。它要求对部队的任务制定明确的决心,同时它也可以用来在部队的时间和空间方面做出准确的引导。”

跟英国一样,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运用兵棋(区别于运筹学)的历史,证据不足。其中一个例子取自美国第九兵团史,1944年12月阿尔登战争之后,第九兵团变成了奥玛尔·布莱德雷第12兵团,受蒙哥马利第21兵团的指挥。作为部队合并到新司令部过程的一部分,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准备了一份完整而正式的“态势估计”。各个独立的兵团把他们的计划拿到联合会议上展示,其中所有的指挥官和主要的参谋官员都出席了会议。这样,各部队都可以了解他们同事的计划和基本考虑。这些计划“被作为兵棋在地图上进行即时推演,如此,就可以对未来的行动做一个很详细的预演,也可以对突发事件做一些细致的讨论。” 当然,正如蒙哥马利所推演的兵棋一样,这种与战斗同时进行的计划推演,并没有遵照战前流行的兵棋正式体系那样展开。

看来英国和美国都不太承认二战结束之前的兵棋的潜在价值。就像它刚在普鲁士被发明的那个时代,兵棋很难真正吸引英语国家的人们。英国和美国的军队都认同兵棋的潜在的训练价值,他们甚至运用兵棋的技术来检验战争计划。然而对它在战争行动研究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却不甚明了,使这一老方法应有的贡献不那么明显。唯一例外是兵棋在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发展和应用。 就在“广大兴号事件”造成台湾地区与菲律宾关系紧张之际,2013年5月28日搭乘云豹装甲车,进驻台北圆山指挥所主持“政军兵推”。此次推演还以东部、南部海域发生军事冲突,针对区域政治、经贸、交通等危机,进行模拟与应变训练,引发外界诸多想象空间。  对于这次兵推演练相关海域军事冲突,台安全部门人士解释,演习想定早在2013年初就拟定,并非针对“广大兴号事件”。演习着眼于验证危机阶段当局运行机制,与“外事关系”及两岸政策无实际关联。

台湾安全机构表示,2013年的政军兵棋推演,是以在东海、南海发生军事冲突,对区域安全、经贸交通等产生冲击,对台湾安全及两岸也产生重大影响,相关部门进驻“政军中心”,跨部门危机处理。